最近與自學的爸媽們在重讀佛洛姆(Erich Fromm, 1900~1980)的「愛的藝術」這本傳世經典。書中提到媽媽對於孩子的愛,也就是母愛。

母愛是無條件的,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。就好像許多動物會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,人類的母親也是如此。但不同於動物的,是人類會繼續愛成長中的孩童。

但母愛最難之處,在於最後母親需要與獨立的孩子分離,並在分離後繼續愛著孩子。母親有時也會將兒童視為自己的一部分,產生權力或是佔有的慾望。導致孩子獨立後,依然沒有辦法好好與孩子分離。

在毛孩與人們情感連結越來越深的現代,毛孩跟主人的關係就像孩子與父母的關係。但我觀察到能夠用理性態度,在毛孩臨終時即早做出安樂善終決定的主人,也往往能夠尊重毛孩是獨立生命,接受分離。相對的,將毛孩視為自己的一部分,難以割捨的主人。較常因為無法接受分離,而延後或錯過了安樂善終的好時機。

「愛的藝術」書中對於愛的闡釋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。就是「愛是一種能力,是一種需要練習的技藝」。將愛的能力練習至成熟程度的人,不論對象是誰,他都可以將對方視為獨立個體,透過了解對方,用適合對方的方式,幫助他成為更好的人。在毛孩而言,我認為會是能夠從毛孩的角度,了解毛孩承受的痛苦,已經無法改善,進而將安樂善終的決定,做為禮物送給毛孩。

成熟的愛是「因為我愛你,所以我需要你」。
未成熟的愛則是「因為我需要你,所以我愛你」。

大家可以細細思索這兩種想法之間的差別。我也慢慢的在練習愛的能力。在練習的過程中因為尚未成熟,總是會犯下一些錯誤。老話一句。如果你也曾經錯失了替毛孩選擇善終的機會,別自責,你已經做到當下能做的最好決定。願我們都能把愛的能力練習到爐火純青。